鯊齒龍(學名Carcharodontosaurus)又名望齒龍,名字含義是“像噬人鯊的蜥蜴,(Carcharodon是噬人鯊屬的拉丁學名,在希臘語中καρχαρο(karcharo),意思是鋸齒狀的,οδοντο(odonto)意思是‘牙齒’,而σαυρο?(sauros)意思則是蜥蜴。)”,屬于獸腳亞目鯊齒龍科,生活于10000萬到9300萬年前的白堊紀中期到白堊紀晚期,生存時代為白堊紀的阿爾布階到土侖階。鯊齒龍是種巨大的肉食性恐龍,也是目前發(fā)現最大的獸腳亞目和食肉恐龍之一,成年的估計可達14米,體重6噸到11.5噸。體型超過了奧沙拉龍、魁紂龍,南方巨獸龍和西雅茨龍。主要特征包括:極其鋒利并類似鯊魚的牙齒、長牙齒、大而酷似骷髏眼睛的眶前孔、較為短小的前肢、巨大而長的頭顱骨、比例上較窄的吻部、瘦的軀干、比例上略微短的后肢 [1] 。
撒哈拉鯊齒龍(Carcharodontosaurus saharicus),是體型最大的食肉恐龍之一。生存于白堊紀中期到白堊紀晚期,阿爾布階(Albian)到土侖階(1億—9300萬年前)。鯊齒龍是一種生存于埃及,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的巨型食肉恐龍。鯊齒龍身長11.5至14米,重6噸至11.5噸,高約4.5米。特點是牙冠有整齊的鋸齒,類似噬人鯊的牙齒上的鋸齒,適合切割皮膚以及肌肉組織。它的頭比霸王龍略長但偏窄,腦容量比霸王龍小。
中文學名: 鯊齒龍
拉丁學名: Carcharodontosaurus
別 稱: 望齒龍、噬齒龍、噬人鯊龍、鯊牙龍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綱: 爬行綱
亞 綱: 雙孔亞綱
目: 蜥臀目
亞 目: 獸腳亞目
科: 鯊齒龍科
亞 科: 鯊齒龍亞科
屬: 鯊齒龍屬
種: 撒哈拉鯊齒龍(模式種)
分布區(qū)域: 突尼斯、埃及,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尼日爾等國
時 代: 白堊紀晚期 特 征 牙齒似鯊魚、牙極利、體瘦、頭大
生存時代: 阿爾布階到土侖階
體 長: 約8~14米
簡述
肉食,約14米,白堊紀晚期, 摩洛哥、埃及、阿爾及利亞,它是恐龍中最大的三種獸腳類恐龍之一,與霸王龍、南方巨獸龍同享盛名。鯊齒龍的主要特征為:牙齒像鯊魚,齒形較薄并呈三角形以及頭骨寬度較窄。
鯊齒龍學名的意思是“長著鯊魚牙齒的蜥蜴”,是到目前為止在非洲發(fā)現的
最大的肉食性恐龍,其成年個體的體長甚至可以達到14米!不過,鯊齒龍的頭骨化石顯示,它的腦容量很小,這說明它并不是很聰明。
強悍的陸地生物
鯊齒龍是白堊紀早期活躍在非洲地區(qū)的最為強悍的掠食者,在它的生活地區(qū)可以說是沒有對手。捕食時,鯊齒龍會猛沖過去,撞向獵物,很多獵物被它這么一撞都會昏過去。鯊齒龍最可怕的武器是它那超過1.6米的大嘴巴。它沖向獵物后,會利用這張大嘴巴進行撕咬,獵物很快就會被它撕爛。
發(fā)現之旅
世界上第一具鯊齒龍化石出土后被保存在德國慕尼黑的巴伐利亞國立博物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博物館被炸成一片廢墟,保存在里面的恐龍化石也全部被毀。由于沒有影像記錄,鯊齒龍的形象變得模糊。直到1995年,美國芝加哥大學古生物學家保羅·賽里諾在撒哈拉沙漠發(fā)現了一塊完整的鯊齒龍頭骨化石,這個中生代的“兇神”才重現人間。
© 2018-2025 自貢市源中圓科技有限公司 備案號:蜀ICP備18023866號-1 技術支持:四川百信智創(chuàng)科技有限公司
川公網安備5103000200023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