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齒龍呈現(xiàn)著頭骨的形態(tài)構造,是介于典型的虛骨龍類(coelurosaurs)與特化、不尋常的竊蛋龍類群之間,并且將這兩個類群的形態(tài)上差異縮短了。支序分類的解析,將切齒龍置于最基底干群的竊蛋龍類。而標本的發(fā)掘層位,老于白堊紀早期,大約128百萬年前,切齒龍誠然代表了迄今所知最早期的竊蛋龍類群的恐龍成員。切齒龍(incisivosaurus)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竊蛋龍類。
中文學名: 切齒龍
拉丁學名: incisivosaurus
別 稱: 門齒龍
目: 蜥臀目(saurischia)
亞 目: 獸腳亞目(theropoda)
科: 竊蛋龍科(oviraptoridae)
分布區(qū)域: 中國遼寧省北票市、上源、盧家屯地區(qū)
物種發(fā)現(xiàn)
竊蛋龍類群(oviraptorosaurians)是獸足類恐龍中一支極不尋常的族群,它們伴生著高度特化的頭骨構造,頭骨短而高,沒有牙齒。切齒龍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最原始的竊蛋龍。
北京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徐星、汪筱林,以及臺灣臺中科學博物館的程延年、張鈞翔在2002年9月19日的英國《自然》雜志上報告說:“這件切齒龍化石包括一個幾乎完整的頭骨和部分頸椎,頭骨長約100毫米。發(fā)現(xiàn)于著名的中生代脊椎化石產(chǎn)地——遼寧西部早白堊世的義縣組,有1.28億年歷史?!?BR> 這篇論文報導一件竊蛋龍類的嶄新種屬,命名為高氏切齒龍(incisivosaurus gauthieri),發(fā)掘自中國遼寧省西部義縣組(白堊紀早期,大約128百萬年前)的下部層位。
這件竊蛋龍類標本,呈現(xiàn)一些特征,近似于典型的獸腳龍類群,像是:一個較低平的頭骨以及具有齒列的下頜,因而將竊蛋龍類與其它獸腳龍類之間,形態(tài)上的鴻溝大大減低了。切齒龍具有一對頜前齒,類似于嚙齒類(哺乳動物)的門齒,以及伴生著小型、槍尖型的頰齒,有著大的咬嚼面。這些牙齒的特征,在獸足類恐龍中首次發(fā)現(xiàn),這里推論為一種食植性的覓食行為。
這篇論文中的發(fā)現(xiàn),提供了一個趨同演化的案例,并且驗證了“非鳥的獸足龍類”較之前所推測的,具備了更為寬廣、多樣的生態(tài)棲境。
售前:13340800567
售后:13890094337
您的姓名 :
您的電話 :
您的留言 :
© 2018-2024自貢市源中圓科技有限公司 保留一切權利
備案號:蜀ICP備18023866號-1 服務熱線:1334080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