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古斯丁龍
作者:李宇 發(fā)布時間:2018-06-25 來源:
奧古斯丁龍(學名:Agustinia)是蜥腳下目恐龍下的一個屬,生活于下白堊紀的南美洲。
中文學名: 奧古斯丁龍
拉丁學名: Agustinia
界: 動物界
門: 脊椎動物門
綱: 蜥形綱
目: 蜥腳亞目
科: 泰坦龍科
屬: 奧古斯丁龍
屬: Agustinia
種: 利加布奧古斯丁龍 A. ligabuei
分布區(qū)域: 下白堊紀的南美洲
生物學史
奧古斯丁龍的命名是要紀念其發(fā)現者奧古斯丁·馬蒂內利(Agustin Martinelli)。它最初于1998年由著名的阿根廷古生物學者約瑟·波拿巴(Jose Bonaparte)所命名,屬名稱為“Augustia”。但由于該屬名已由一種甲蟲所有,故波拿巴于1999年更改為“Agustinia”,并建立奧古斯丁龍科(Agustiniidae),以包含奧古斯丁龍。奧古斯丁龍只有一個種,學名為利加布奧古斯丁龍(A. ligabuei);種名是為紀念慈善家利加布博士(Dr. Giancarlo Ligabue),他曾資助發(fā)掘此恐龍的化石。
考古發(fā)現
奧古斯丁龍是于阿根廷的內烏肯省Lohan Cura地層中被發(fā)現,年代估計可追溯至下白堊紀的阿普第階至阿爾布階,距今約1億1600萬到1億年前。
被發(fā)現的只有破碎的化石。這些包括有背部、臀部及尾部的脊椎碎片,九塊形狀奇怪連于脊椎的骨板或尖刺。后下腳的腓骨、脛骨及五塊中骨亦被發(fā)現。其中亦有股骨,但過于碎裂而難于搜集。
形態(tài)特征
奧古斯丁龍有著獨特的裝甲,它的背部有著一連串垂直的寬尖刺及寬骨板,某程度上很像劍龍。除了其裝甲外,奧古斯丁龍的其他資料則不詳。被發(fā)現的一個腓骨約有89.5厘米長。若與其他恐龍的同一骨頭相比,奧古斯丁龍可以有約15米長。